新闻动态

【新语说书】人这一辈子要学会对自己好一些
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4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03

我与朋友聊天,他说我们这个年龄要学会断舍离。我觉得哪个年龄段都需要断舍离。

每个年龄段的“断舍离”,本质上是在不同人生阶段,主动剥离那些消耗精力、阻碍成长的“负重”,可能是物质执念,可能是心理枷锁,也可能是关系羁绊。

童年时我们要断“无序的占有”,舍“过度依赖”,离“狭隘的自我”,虽然我们不懂这些,可是我们却在反抗中一点一点长大。

少年时我们要断“他人评价的枷锁”,舍“空想的虚妄”,离“消耗性社交”。年少时我们曾因为同学一句“你穿这个不好看”就再也不穿喜欢的衣服,因为害怕“被说笨”就不敢在课堂上发言。后来想想,多么愚蠢的自我否定,出色的孩子早就开始做自己。

青年时我们要断“外界强加的‘应该’”,舍“对失败的恐惧”,离“低质信息过载”。父母说“考公才稳定”,可我偏偏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行业;社会说“30岁前必须结婚”,我身边有那么多大龄青年,他们偏偏选择了独自生活。放下“应该活成什么样”的执念,才能听见自己内心的“想要活成什么样”。

中年时我们要断“完美主义的枷锁”,舍“过度承担的执念”,离“对过去的悔恨”。我现在就到了这个阶段,总觉得“子女的工作、婚姻必须我安排好”“父母的情绪必须我负责”,甚至为了满足家人而牺牲自己的需求。其实,我多想体验我的人生,放下“我必须拯救所有人”的执念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,适度放手,既是放过自己,也是让他人成长。

老年时我们要断“对衰老的抗拒”,舍“对子女的过度牵挂”,离“物质的囤积执念”。不要总担心“孩子不会照顾自己”,频繁干涉他们的生活;甚至因为“子女不常回家”而心生埋怨。老年的通透是“明白子女有自己的人生”,放下“必须被时刻关注”的需求,把重心放回自己身上,培养爱好、和老伙伴聊天,反而能让亲子关系更轻松。

说到底,每个阶段的“断舍离”,都不是“放弃”,而是“主动选择”。选择留下那些真正重要的(热爱、成长、滋养的关系),放下那些消耗自己的(执念、虚妄、无效的负重)。人生本就是一个“不断放下,才能更好拿起”的过程,每个年龄的断舍离,都是为了让当下的自己,活得更像自己。在当今这个快节奏时代,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场永不停歇的追逐赛中。生活被海量的信息、堆积如山的物品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填满,内心时常被焦虑与疲惫充斥,连喘息的机会都难觅。而童小言著的《断舍离:给生活留呼吸》就是告诉我们,做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。

童小言作为一位在多个领域成功跨界的先锋人物,从初入职场的商科留学生,到世界500强德企高管,再转身成为品牌创始人、畅销书作家及音乐作词人,她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敏锐的洞察,使这本书不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说教,而是蕴含着切实可行的生活智慧。全书围绕“工作断舍离、情绪断舍离、情感断舍离、生活断舍离”四大核心模块展开,多维度地探讨如何在心态层面实现断、舍、离,从而帮助我们在生活的各个场景中都能游刃有余地进行角色管理。

工作断舍离:断应酬、舍内耗、离纷争,轻装上阵

在职场中,我们常常陷入一种忙碌却低效的怪圈。堆积如山的工作任务、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永无止境的晋升压力,让我们身心俱疲。书中指出,工作断舍离的关键在于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与目标,舍弃那些消耗精力却对职业发展毫无助益的事务与思维模式。

以我的一位朋友为例,他在一家企业工作,每天都被各种琐碎的会议、无意义的材料以及临时指派的杂活占据大量时间。看似忙碌不停,可职业技能却毫无提升,自身价值也未得到充分体现。后来,他开始尝试工作断舍离。他主动与领导沟通,重新梳理工作职责,将那些低价值的重复性工作进行合理分配或简化;对于频繁且低效的会议,他学会了躲避。同时,他还定期清理自己的工作电脑桌面和文件,让工作环境变得简洁有序。一段时间后,他惊喜地发现,自己不仅工作效率大幅提高,还能抽出更多时间学习新技能,职业发展也逐渐步入正轨。

在这部书中还提到要勇于离开舒适区,像实习生一样保持对工作的好奇心与热情。这一点让我深受触动,当我们在一个岗位上待久了,很容易陷入舒适区,思维变得固化,工作变得敷衍。而只有不断挑战自我,主动寻求新的成长机会,才能在职场中保持竞争力,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。

情绪断舍离:断焦虑、舍完美、离愤怒,拥抱平和

情绪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晴雨表,积极的情绪能为生活添彩,而负面情绪却如阴霾,常常让我们陷入痛苦的深渊,消耗大量的精力。《断舍离:给生活留呼吸》告诉我们,情绪断舍离的重点在于识别并摒弃那些消极的思维模式与情绪反应,学会用积极的心态与智慧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。

就拿我自己来说,曾经我是一个极其容易焦虑的人。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或是生活里的不如意,我常常陷入过度的担忧与自我怀疑之中,不断在脑海中设想各种糟糕的结果,却很少付诸实际行动去解决问题。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不仅让我情绪低落,还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效率。后来,我开始进行情绪断舍离。当焦虑情绪袭来时,我会先尝试深呼吸,让自己的身体和情绪逐渐平静下来,然后问自己:“我此刻的担忧对解决问题有帮助吗?”“我能采取哪些实际行动来改善现状?”通过这样的自我反思,我逐渐将注意力从消极的情绪中转移出来,专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在这部书中强调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,不要对负面情绪产生抗拒或压抑。因为每一种情绪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信号,它在提醒我们关注自身的需求和感受。只有当我们真正接纳并理解自己的情绪时,才能更好地与它们和解,实现情绪的断舍离。

情感断舍离:断虚伪、舍背弃、离谎言,果断放手

情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它包括亲情、友情和爱情。然而,并非所有的情感关系都能为我们带来滋养与成长,有时候,一些不健康的情感关系反而会成为我们心灵的枷锁,让我们陷入痛苦与纠结之中。书中提到,情感断舍离要求我们学会分辨哪些情感关系是真正对我们有益的,哪些是消耗我们的,对于那些消耗我们的情感关系,要勇敢地说“不”,及时止损。

我的一位同事以前经常联系我,因为我能帮助他完成他想做的事。后来有一次我没有帮助他,他就对我指指点点,说我不仁不义,那段时间我非常难过,觉得被伤害的是我。后来我开始反思自己,如果别人用剑刺向你,为何不学会躲避呢?从此陌路未必不是最好的选择。虽然最初会有些伤感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慢慢恢复了自信和快乐,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方向。

这部书中强调在情感关系中要保持独立的自我,不要为了迎合他人而失去自己的原则和底线。只有当我们学会爱自己,才能吸引到真正爱我们、尊重我们的人,建立起健康、平等、相互滋养的情感关系。

生活断舍离:断物欲、舍虚荣、离繁杂,丰富心灵

我们所处的消费时代,物质极大丰富,各种广告和营销手段不断刺激着我们的购买欲。不知不觉中,我们的生活空间被大量不需要的物品堆满,不仅让居住环境变得杂乱无章,还让我们的心灵也变得沉重压抑。生活断舍离,就是要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,只保留那些真正对我们有价值、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满足感的物品,舍弃那些多余的、无用的东西。

曾经,我的衣柜里堆满了各种衣服,很多衣服甚至只穿过一两次就被闲置在角落里。每次打开衣柜,看到满柜子的衣服,我却总是觉得没有衣服可穿,还会因为找不到想要的衣服而感到烦躁。后来,我开始进行生活断舍离。我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,将衣柜里的衣服全部拿出来,一件一件地审视。我问自己:“这件衣服我真的喜欢吗?”“它适合我的生活方式和风格吗?”“我最近一年穿过它吗?”对于那些不符合这些条件的衣服,我果断地进行了捐赠或丢弃。经过一番整理,我的衣柜变得简洁有序,虽然衣服的数量减少了,但每一件都是我真正喜欢且经常会穿的。每次打开衣柜,看到整齐摆放的衣服,我的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。

除了物质层面的断舍离,生活断舍离还包括对生活方式的简化。我们要学会拒绝那些无意义的社交活动和繁琐的生活琐事,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上,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,提升生活的品质。

读完《断舍离:给生活留呼吸》,我深切地感受到,断舍离绝非简单的丢弃物品,而是一场深刻的自我觉醒与心灵疗愈。它让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、信息爆炸的时代,重新找回内心的秩序与生活的本真。通过工作断舍离,我们能在职场中聚焦核心,实现自我价值;通过情绪断舍离,我们能摆脱内耗,拥抱平和与喜悦;通过情感断舍离,我们能珍视真心,建立健康的情感关系;通过生活断舍离,我们能精简物质,丰富心灵。

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愿将断舍离的理念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,持续修炼自己的内心,做生活的主人,在人生道路上轻快前行。也衷心期望更多的人能翻开这本书,踏上这场断舍离的奇妙之旅,共同探寻生活的真谛,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自由。